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!
東華華文舊站
東華華文系

Recent

數據載入中...
【賀】榮譽教授楊牧老師獲「第八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」貢獻獎

 

第8屆星雲全球華文文學獎--貢獻獎,由本校榮譽教授楊牧老師獲得。

恭喜楊牧老師!

 

資訊來源:公共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

 

[陳芳明老師撰寫推薦詞]

楊牧投入現代詩創作,已經超過半個世紀。五十餘年來,他在華人的讀書市場擁有無數閱讀者,不僅橫跨兩岸三地,也擴及整個東亞與歐美。他的作品譯成英文、日文、韓文、法文、德文、義大利文、捷克文、瑞典文。他是台灣抒情傳統的建構者,也是華文世界的重要聲音。他之所以受到矚目,最主要是因為他能夠掌控文字的音樂性與節奏感。容許讀者在閱讀之際,可以強烈感受到詩行之間的韻律與想像。

他最早的詩集《水之湄》、《花季》與《燈船》,就已經奠定屬於自己的風格。從年輕時期,他就對時間特別敏感,在永恆與剎那之間,似乎保持一種緊張的對應。尤其是《燈船》完成於出國之後,對於歲月的消失更覺敏銳。空間的轉移,為他個人的心靈帶來強烈衝擊。進入《傳說》與《瓶中稿》的階段,開始出現濃厚的懷鄉之思。那時,他進入三十歲,已經熟悉古典的氛圍,在寫詩時,不時營造傳統的想像。

他是外文系的訓練,卻以《詩經》作為博士論文的主題。那樣的學術研究使他更熟悉傳統的意義。從幾首詩的演出,便足以彰顯他寫詩的博大。幾首被人傳誦的詩作,包括「延陵季子掛劍」、「林沖夜奔」,一時膾炙人口。那不僅是向傳統索取詩情,而且也在透露他內在的同情。他敢於使用偏僻的古字,為的是使消失的文字重現於現代作品裡。只要運用了,古字就可以復活過來。

進入1980年代之後,他開始寫出干涉社會的作品。其中以「有人問我公理和正義的問題」,第一次介入台灣社會的族群議題。他所容納的開闊思維與藝術,等於為台灣現代詩開啟了全新視野。即使是一種介入社會議題的詩行,他並沒有犧牲自己的美學原則與文學立場。他所發表的「孤獨」一詩,可以把抽象的感覺化為具體的形象。那種寫法,使詩藝更上層樓。

他出版《涉事》到《長短歌行》時,似乎更透露了自己的晚期風格。他的心境更加開闊,而人文關懷也更加深刻。從年輕到年老,他從來都是以故鄉花蓮為依歸。對俗世的介入,對精神的提升,一直是他永恆的主題。長年以來,他已經升格為台灣詩的重要象徵。在華文世界裡,他是無可忽視的文學座標。在東方文學裡,他寫出了台灣社會的特質。他的作品持續流傳之際,台灣就被看見。推薦他成為星雲文學貢獻獎,允為恰當人選。

 

瀏覽數  
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
請輸入此驗證碼